右玉县李达窑乡柴掌沟村“兵支书”马德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22-07-28 20:09
点击:
次】
右玉县李达窑乡柴掌沟村“兵支书”马德军
马德军,男,1968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9月入伍,1986年10月退役。2017年,他放弃了吊车司机丰厚的工资待遇,换届选举时走马上任,回村当上了村官。担任村官后,正是我县脱贫攻坚最吃紧的时候。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他配合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工作上来。
担任“兵支书”以来,针对路难行,水难吃,房难住,磨难推的问题,组织村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从水网改造、村级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磨坊建设做起,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东奔西跑,争取相关部门的帮扶。如今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李达窑乡柴掌沟村梯田建设工地,只听见马达轰鸣,眼前装载机,推土机,翻斗车,穿梭忙碌,一片繁忙景象,座座山梁,梯田层层,千层万叠,错落有致。新改造的1000多亩梯田绵延如带,舒展如河,1000多亩沟坝地,一望无垠,平平整整,这就是李达窑乡柴掌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德军带领村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当年轰轰烈烈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让人精神一振,耳目一新,村民们感叹地说,谁说农村萧条,可我们村却又热闹红火起来了,这全凭了我们村的领头雁,马书记。
一、做农村党组织建设带头人,在退役不褪色中作表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度时期党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马德军任党支部书记之后,首先抓村级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利用这个阵地,每半年开展一次党组织活动,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相关知识,对照党员标准寻找自己的不足,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本农田建设各项工作中,该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2020年抗击疫情捐款活动中,党员白连生带头捐款500元,其他党员也积极捐款,全村共集资一万多元,为防疫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做群众信任的贴心人,在为民办实事中守初心
回想刚当上村干部,村中央几间残垣断壁的破房,村委会满院杂草丛生,村旗杆锈迹斑斑,办公室房门破烂不堪,出行路坑坑洼洼,裂痕遍地。为尽快了解情况。他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几年来,一直坚持这样做。他深信只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百姓。干什么事都干得敞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秉持本心,廉洁奉公,以民为本、脚踏实地,为扶贫事业、新农村发展踏实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召开群众和党员大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把会议记录归档保管。一件一件地改变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事就是这样做成的,一个一个脱贫故事就是这样书写的。就连村里典型的残疾五保户王永发一家,一遇到事,人们戏弄到,快去找你“马哥哥”,绝对能办好。
三、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人,在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中促振兴
在马德军的带领下该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展以下几项活动:一是结合“七五普法”活动,组织村民开展普法教育,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争做守法公民;二是组织村民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利用农闲和劳余时间组织村民开展读书活动,重点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种植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卫生常识;三是大力弘扬右玉精神,邀请干部学院授课老师给农民作右玉精神报告,让右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人民精神”传承弘扬下去,为新农村振兴增强精神动力;四是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村里以集资的形式每年开展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两次(唱戏)形成制度。春节、元宵节都要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节目,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去年冬季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在文化广场建起文化长廊30米,配以广告宣传栏,及时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建党一百周年的辉煌成就,鼓舞了村民的劳动斗志和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五是组织村里孤寡老人残障村民,组成乡村卫生清洁队,每天定时对集体广场及村里主要道理进行清洁,同时为他们争取政府公益岗位资金给予帮助,既解决生活困难,又清洁了卫生,受到村民的好评。
四、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中间人,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树新风。
该村历来是一个上访村,县里、乡里挂了名的告状村。该同志上任以来,以身作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断学习社会法制、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群众矛盾形成的原因和内里情况。积极投身到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当中。依法行政,坚决杜绝违法行为,严厉制裁不合法、不合理的种种行为和要求,积极维护和调解受害群众的利益及久拖不决的矛盾,为创建“零上访”村添砖加瓦。为加强创建“平安村”的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带头组织村民建立了联防队和调解组,改善村民守法意识,保证村民生活安宁;做到了有矛盾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了纠纷激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法制观念,有效抵制了歪风邪气。带领全村村民以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基层治理、人民安居乐业,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几年来,通过无私的奉献和不断的努力,为村民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带头做到了本村无重大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社会现象。无集体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为全村及全乡人民树立了典型,得到了全乡人民群众的一致肯定。
和谐才能发展,团结才能奋进。廉洁才能生威,勤俭才能持家。他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化解。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耐心地帮助自己,而他们不图回报,不图名利。百姓们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截止目前,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已建成磨房一座,养殖户5户,牛、羊结队成群由原来的十几个变成如今的几百头。新修建的广场一个,配以文化长廊和宣传专栏,新修日间照料中心一处,新修商混水泥路两条约3公里。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健康富民路正在不断延伸……
五、做争取项目的引进人,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中聚民心
柴掌沟村过去也曾有过辉煌,当年村民在党支部领导下大搞基本农田建设,修梯田、造良田,改造滩湾沟坝地,人均产量和集体经济在全乡曾遥遥领先。随着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土地分割劳力进城,农田多年失修,能耕种的土地逐年减少,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人口户数不断流失,到目前为止居住户数仅29户58人。从2000年开始,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在县民政局、县信用联社,特别是在县农业开发办、朔州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造出高标准梯田1000多亩,沟坝盐碱地改造1000多亩,下一步还将沟坝地改造成水浇地,要配套机井防渗渠道。彻底改变了柴掌沟村民种植业效益低的问题,让农民端起金饭碗。下一步更大的目标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真正获得幸福感。从去年起通过股份制形式,集体种大白菜,今年发展到100多亩,春天又引进小日期花生搞试种,通过改变种植业结构为农民增强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德军的一系列实事,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干部,他的事迹也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肯定。自他任村干部以来,连续几年被县里评为优秀村干部,先进个人,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急先锋,是群众需要坚守初心的好干部。
来源:朔州新教育
编辑:杨 涛
朔州新教育